首页 法治资讯 市县动态 正文

西安:法治实践赋能营商“新生态”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8-28 16:08 来源:陕西日报 记 者 / 姜争民 浏览数:

8月的古城西安,暑气渐收而活力不减,意义深远的法治实践正赋能城市营商“新生态”。西安市政法机关推进的“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此前已获评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事件”。如今,这项活动仍在持续深化、业务不断拓展,各级政法机关干劲十足、奋勇争先,让西安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动力愈发持久充沛。

今年以来,西安市政法机关创新构建“4+1+1”制度体系,打破“条块分割”惯性,实现“企业有呼、政法必应”的快速响应机制。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机制,让跨部门协作成为常态。针对西安某物流园区拖欠商户租金引发的群体纠纷,法院、司法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入驻,3天内促成和解,既保障了商户权益,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在护企安商方面,西安市政法机关对涉企犯罪保持“零容忍”。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970起侵企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487人。

“多亏了政法机关的全力支持,让我们能够安心专注于科技创新,西安的法治环境让我们充满信心!”西安某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说。原来,这家高新技术企业遭遇了一起复杂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企业多年投入研发的核心技术面临被抄袭盗用的风险,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得知情况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介入调查,收集证据;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方向;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加速案件审理。在高效的协作下,侵权行为得到及时制止,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这只是西安市政法机关推进“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护航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西安市政法机关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政法机关信访问题化解攻坚行动,建成的13个区县、5个开发区、184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实现“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一体化运行,形成“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区县、矛盾不上交”的格局。蓝田县前卫镇综治中心更是将传统文化融入调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在护航科技创新方面,西安市政法机关打出“组合拳”,截至目前,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375件,审结2060件。西安中院联合市司法局推行“专业法官+专业陪审员”合议庭模式,提升审判质效;市公安局建立企业(园区)“暖心警务会客厅”51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06个,加强警企共治;市司法局实体化运行“秦创原法治赋能保障中心”,营造尊重知识、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2024年,西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2万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28%。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市正以法治为桥,发挥对外开放新优势。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成立以来,已聚集40余家法务机构,办理涉外案件874件。中央法务区的挂牌成为法治要素的“强磁场”,吸引某央企西北总部等在此设立,依托区内法律服务,将业务辐射至1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从护航企业的“及时雨”到科创保护的“防护网”,从信访化解的“减压阀”到对外开放的“通行证”,西安市政法机关推进“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的每一步实践都在打破思维定势、机制障碍,以法治确定性应对发展不确定性。如今,在西安,市场经营主体活力迸发,创新动能持续涌动,高质量发展画卷在法治护航下徐徐展开。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