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区人民检察院继2021年实现脱薄争先目标后,以强化建设、革新理念、能动履职和建强队伍为着力点,对标市院“四个先行示范”,扎实开展“三有”争创活动,全力推动“质量建设年”落地落实。
“两个建设”凝聚发展双动力。一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激发内驱动力。坚持一层一主题、一楼一特色,将检察文化理念融入到工作场所各个角落,打造理论武装、思想锤炼、党性锻炼的检察文化阵地,切实发挥检察文化的教育、引领和推动作用,打造学习型检察院,助推检察履职提质增效。开展“书香检察·悦读人生”读书月活动,召开读书会2次,组织3名干警分享读书心得4篇。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加强请示汇报,主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两房”建设,提升正规化建设水平。升级12309检察服务中心,新建案管大厅和控申大厅投入使用,提升服务水平。开通律师互联网阅卷通道,实现律师“异地阅卷”,充分保障疫情期间律师职业权利。
“两个理念”打造内外双循环。一是树牢一体化办案理念,畅通内循环。打破业务部门条块分割,加强部门间线索移交与整合,同频共振提升监督合力,真正实现1+1>2的聚力效应。在推进“七号检察建议”落实中,该院采用“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方式,联合走访快递中转企业,针对发现问题及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件,起诉1件通过邮政快递购买毒品并容留他人吸毒的案件,推进寄递业诉源治理。加大数据资源利用,推动起诉意见书共享,从中筛查关联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提升办案质效。今年1-5月,该院案件质量主要评价指标居全市检察机关第2名。二是树牢共享共治理念,打通外循环。与区政法单位、人社局、生态环境高陵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协调会、推进会8次,建立工作联络机制3个,开展联合行动4次。从行政机关聘用3名特邀检察官助理,通过“外脑”提升办案质效。在办理行政机关怠于履行雨水口入泾河监管职责案中,与区河湖长办合力督促,使雨污管网混接排污入泾河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该案入选最高检“千案展示”典型案例。加强与先进检察院联络,打破区域壁垒,形成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该院未检团队通过检察官帮教、专业机构帮教、异地帮教等方式,助力6名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两个坚持”深化检察双服务。一是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全力服务保障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融入日常案件办理、各项检察工作推进中,以能动检察履职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长带头深入6家企业问需于企、送法入企,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全力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八号检察建议”,走访调研10余次,发出检察建议9件,推动安全生产。聚焦自建房安全监管,与相关单位对接8次,召开听证会1次,理清责任主体,筑牢安全生产“防护墙”。对接6家行政机关,召开推进会1次,共同促进耕地占用税依法征缴,加强国有财产保护。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心服务群众。全力践行司法为民情怀,将“办小案暖民心”专项活动作为“四个先行示范”项目之一,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通过召开听证明晰案件争议,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件,为当事人进一步维护个人权益提供法律支持。积极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理1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追缴3万元。积极拓展司法救助案源,办理司法救助6件7人,发放救助金7.5万元,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两个结合”推动人案双提升。一是坚持案件质量评价与人员考核相结合。以案件质量为导向,突出重点指标考核,细化《检察人员考核工作指引》。案管部门开展流程监控7次、案件质量评查12次,针对发现和反馈的7个问题,相应精准调整员额检察官的考核指标分值。制定案卡填录负面清单,对不规范填录检察官扣发考核奖金,倒逼检察官规范流程、提升办案质效。梳理部门职责和个人岗位说明书,重塑考核架构,将检察官业绩考评理念和思路综合运用到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结合公务员日常考核,实现全面全员全时考核。二是坚持“从严治警”和“从优待警”相结合。深化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向纵深发展。扎实开展“转作风、强担当,抓落实、促发展”作风教育整顿,检察长带头讲作风建设党课,推动干警作风再改进、能力再提升。加强年轻干警选拔任用,31人实现进档晋级。优化干警资源配置,积极争取区委、市院支持,申请招录1名公务员和10名聘用制辅警,4名聘用制书记员已招录到位,努力解决执法办案力量不足问题。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