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2025年09月10日10版
张树峰参加送法进校园活动,为学生上法治教育课(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检察权是人民赋予的,容不得半点私心。”这是岚皋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树峰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今年53岁的张树峰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陕西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陕西基层检察官”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他用执着书写担当、用热血守护公平正义的生动注脚。
利剑出鞘让贪腐无处遁形
从事职务犯罪检察的近20年,张树峰依法查处了100余名职务违法犯罪分子,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2002年,张树峰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侦查岚皋县某银行前任和现任行长涉嫌的重大受贿案。
办案过程中,张树峰遭遇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干扰。然而,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坚守法律底线。最终,在张树峰和办案团队的不懈努力下,这起重大受贿案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在查办另一起贪污案时,犯罪嫌疑人面对如山铁证,仍心存侥幸,试图用金钱贿赂张树峰。被严词拒绝后,犯罪嫌疑人竟威胁要杀他全家。张树峰顶着压力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后,有人问他:“你真的不害怕吗?”张树峰坚定地说:“我相信邪不压正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作为一名检察官,我代表的是国家和法律的尊严,犯罪分子的威胁吓不倒我。如果我因为害怕而放弃对犯罪分子的追究,我又有什么资格穿上这身检察制服?”
创新监督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2020年,担任岚皋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刚满两年的张树峰,在社区矫正监督工作中,发现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社区矫正对象是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因社区矫正监管的限制,他们无法正常外出开展业务,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张树峰深知,企业的生存不仅关系到经营者的利益,还关系到众多员工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他陷入了沉思:“难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企业在我们面前倒下?”
为此,张树峰查阅了大量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社区矫正管理经验。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论证,他提出了对社区矫正对象因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外出请假审批程序进行简化,通过电话汇报、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监管的创新方案。
“这太危险了,一旦社区矫正对象在外面出事,我们就会被追责”……这一方案一经提出,便引发了诸多质疑和担忧。
面对这些质疑和担忧,张树峰耐心地解释:“我们既要依法监管,也要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经营。这样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方案是在充分研究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只要我们一心为公,严格按照程序办事,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在张树峰的坚持和努力下,这一创新方案最终得到了采纳和实施。其中一家社区矫正对象的企业生产经营不仅未受影响,还为社会提供了30多个工作岗位,上缴税收100万余元。这起案件也因创新的监督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效果,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选为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精品案件。
心系群众传递司法温度
“办案不是冰冷的条文堆砌,而是司法的温度传递。”出生农村的张树峰对基层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检察工作中,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关怀。
“张检察官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如果没有他,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这是年过七旬的杨老太太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杨老太太的大儿子酒后误伤弟弟致其死亡,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杨老太太陷入巨大的悲痛中。体弱多病,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女,生活的重担几乎压垮了她。在办案过程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树峰第一时间为杨老太太申请了司法救助金,帮她解了燃眉之急。
然而,张树峰知道,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远远不够,杨老太太一家还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他积极组织镇、村干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落实杨老太太一家的低保待遇,为其孙女减免学杂费。此后,张树峰每年都对其家庭进行回访,并寻求当地民政部门、社会力量对其进行救助。
每逢“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张树峰便带着干警去杨老太太家看望。在他的关心帮助下,杨老太太一家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影,其孙女也健康成长。
“我时刻牢记自己入职时的誓言: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人民权益。这份初心,如同火炬,照亮了我在检察道路上前行的每一步。”8月29日,张树峰说。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