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正司法 法律监督 正文

平安中国|身影 张树峰:能为家乡百姓办实事是我最在意的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11-05 09:11 来源:法治日报 记 者 / 孙立昊洋 马金顺 浏览数:



法治日报 2025年11月02日04版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我们检察干警初心如磐的政治品格、司法为民的公仆情怀、‘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用‘可亲、可信、可感、可敬’形容他最贴切不过了。”在谈到张树峰时,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亮这样说。张树峰从检30年,用一件件司法案件、一份份检察建议守护着群众身边的公平正义,履行着一个检察人的职责和使命。他曾先后获得“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一等功”“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陕西省“2024年度法治人物”等荣誉。

张树峰在讲授法治教育课。 岚皋县人民检察院供图

张树峰的“可亲”,体现在公诉案件背后的点滴温情中,善于在法与情的有机统一中维护法律的尊严、传递司法的温度。

“张叔叔,钱收到了,学费我已经交了,谢谢您!”今年6月的一天,张树峰收到了小美(化名)发来的信息,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15年前,佐龙镇某村一村民酒后失手误伤哥哥致死,弟弟进了监狱,妯娌先后离家出走,家里仅剩年逾花甲的母亲和刚满两岁的小美相依为命。“天塌了!没法活了!”张树峰第一次走进这个家时,老人紧紧攥着他的手泪流满面地说。

张树峰一边申请开展司法救助,一边主动协调有关单位,及时为老人落实低保并减免了小美学杂费。此后的15年,逢年过节,他都坚持带干警给祖孙俩送去钱物,鼓励小美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是土生土长的岚皋人,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能为家乡百姓办点实事,是我最在意的。”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张树峰30年始终如一的从检初心。

如今小美已18岁,正在上大学,对这个破碎的家庭来说,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仍是个重负,张树峰多方奔走,为她争取了1万元救济资金。

张树峰为何“可信”?用陈亮的话说就是他办案审慎、为人正直。张树峰虽未办理过轰动全国全省的大案要案,却在一件件普通案件中让法治光芒闪耀,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常工作中展现不平凡的检察担当。

2023年,岚皋检察院受理一起涉众投资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彭某某以投资为名骗取亲友同事近千万元,挥霍一空。

“这可是我辛苦几十年卖菜攒下的养老钱啊!”“钱要是追不回来,孩子上学可咋办啊?”……40多名受害群众围在检察院门口,空气中弥漫着深深的绝望。

“这个案件绝不能一诉了之,追赃挽损和打击犯罪必须同步进行,一定要最大限度帮群众挽回损失。”张树峰斩钉截铁地说。他带领办案团队循着资金流,发现诈骗资金大部分流向了网络赌场,通过多方协作,历时一年多终于破获了开设网络赌场这一“案中案”,4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追回涉案资金689万元,为群众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张树峰在办案中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让每一个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暖,这就是张树峰的“可感”之处。他办理的15名青年“约架”案就是例证。

2022年6月,县城发生一起15名青年“约架”案件,造成3人轻微伤,涉案人员均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其中11人是刚完成高考的学生。“我娃子肠子都悔青了,他根本不知道这是违法的事情啊!要是被抓了,他这一辈子就毁了啊!”当时涉案学生及家长陷入巨大的恐慌之中,不知所措。

“法不容情,如何能找到法律公正与情理宽容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惩治教育的同时给孩子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张树峰和办案人员全面走访听取各方意见,报经院里研究后作出不起诉决定,并针对孩子高考后出现的管理“真空期”,推动建立相关法治教育衔接机制,涉案学生改过自新后,也如愿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当不起诉决定作出后,涉案学生和家长感动得热泪盈眶。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也让我真实感受到法律既是公正的也是有温度的,张检察官在法理情中守护未来的担当感人至深。”岚皋县某学校教师王静说道。

“既然身穿检察制服佩戴检徽,就要执法如山坚如磐石!”这是张树峰一直坚守的检察信仰,也是他的“可敬”之处。

张树峰先后从事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的自侦办案和刑执检察、刑事检察等工作,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百余起,挽回经济损失超5000万元。“这在一个山区小城、熟人社会里,不容易、不简单。”陈亮说。其中,张树峰办理的两起案件,让他尤为难忘。

2002年,在办理本地一起重大受贿犯罪案件中,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威逼利诱,甚至是家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张树峰毅然顶住压力,秉公执法,最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对他而言,这不是个人得失的权衡,而是关乎法律底线能否坚守、公平正义能否彰显的原则问题,绝不能妥协。

2020年,张树峰接到一起信访件,信访人朱某是一名社区矫正对象,也是一名民营企业负责人,因社区矫正监管的限制,他无法正常外出开展业务,导致企业面临停工风险,20多名工人面临下岗失业。

面对企业的生存困境和员工的生计问题,张树峰翻阅了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细致走访调查,借鉴外省经验做法,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兼顾法理情的解决方案——对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因从事正常经营活动外出请假审批程序进行简化,可通过电话汇报、微信视频等方式进行监管。

方案提出后,面对各方质疑,张树峰坚定地说:“只要我们一心为公,又害怕什么呢?”最终,在该方案的支撑下,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未受影响,还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30余个,上缴税收100余万元,该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精品案件”。

张树峰的办案故事只是其从检30年的一个缩影。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微霜,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感人至深的点滴,他用坚守与初心书写了新时代检察干警的别样风采,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