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民守法 法治文化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档案丨花甲之年奔赴延安 法学大家何以要求入党?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5-05 18:05 来源:司法部 浏览数:

“单骑突包围,解放旗开,公来独早。”这是1959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为陈瑾昆撰写的挽联。

抗日战争爆发前,陈瑾昆就以一系列法学著作奠定了其学术地位,并且在国民政府多个重要的司法部门任职。抗战胜利后,他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在他看来,国民党已经“决心维持专政与独裁,反对和平与民主”,这违背国民党“三民主义”的固有主张,更与他作为法学家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冲突。

1946年6月,陈瑾昆受邀赴延安参观考察,看到了解放区到处民主和谐、市容整洁、士气高昂的景象。其间,他还深入了解了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救国方案。返回北平后,陈瑾昆写下了《延安与张家口旅行记》并发表在报纸上,对北平、天津的法学界、知识界产生非常大的震动。

有了对延安政治、社会的观察,再对比北平的恶劣环境,陈瑾昆下定决心前往延安工作。在中共地下党人的保护下,陈瑾昆携家人摆脱了特务的重重堵截,终于抵达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陈瑾昆一边从事解放区的司法领导工作,一边草拟新民主主义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瑾昆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为新中国的民主法治贡献了宝贵的智慧。

(中央电视台 中央档案馆联合制作)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