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民守法 法治文化 正文

法治故事 | 汉书中的司法智慧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4-06 16:04 来源:人民法院报 浏览数:

个人认为,我们新时代的司法工作,除了“向外看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法治经验之外,更应该向后看,即指回过头来,系统回顾数千年中国法制史,从司法传统中汲取营养。毕竟,外来经验或许会水土不服,但根植于中华沃土的东方之花,却曾有效的治理、规范过这片土地。

以扫黑除恶为例:自古以来,黑恶势力就是社会发展的毒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顽疾。扫黑除恶,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政权巩固。揆诸历史,班班可考。秦、汉朝开国之初,都无一例外地将全国各地的黑恶势力连同各国贵族等迁入首都地区,加强管控,以巩固新政权:“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族及豪杰于关中,与利田宅。凡十余万口。为扫除地方豪强和黑恶势力、充实国库,汉武帝还曾颁布算缗令告缗令算缗令要求地方豪强、不法商人等自行申报财产,如果发现虚报、少报,一经查实,就抄查全部财产。告缗令就是鼓励告发,告发者可以分得被告发者一半的财产。这一政策类似今天扫黑除恶中的黑财见底、打财断血,实施后卓有成效,中央政府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为汉武帝建功立业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但即使是这样,黑恶势力仍然不断抬头,挑战政府权威,甚至渗透到了中央政权当中。比如汉昭帝时,杜建身为京兆掾,却“素豪侠,宾客为奸利,为人豪横,与自己的门客一起为非作歹,谋取非法利益。他不但不听京兆尹赵广汉的规劝而加以收敛,反而在被收监查处时,宗族宾客谋欲篡取,竟然妄图砸牢反狱。耐人寻味的是,当时为杜建打招呼、说情的高官还不在少数,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但赵广汉不为所动,坚守底线,以铁的手腕将建弃市,莫敢近者,处决了杜建,树立了司法权威,结果京师称之,赢得了首都地区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许。这也许是最早见诸历史文字的有关扫黑除恶的记载了。

赵广汉的一些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

一是以身作则,提升职业尊荣感和团队凝聚力:“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备至。事推功善,归之于下,赵广汉身为高级干部,礼贤下士,关心下属,大力提携人才,有成绩推功于下而不是与下属争功,带出了一支亲密无间、坦诚相待、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赵广汉的下属)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二是求真务实,提高执法人员的职业待遇,增强其抵御物质诱惑的能力:“广汉奏请,令长安游侥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物质待遇的提高,使得执法者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尊自重,不再贪赃枉法,营造了一种不敢腐的法治环境,其结果,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赵广汉由此成为当时首都地区治安管理第一人;

三是以人为本,保证执法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增强办案团队的战斗力:“好用世吏子孙、新近年少者,专厉强壮锋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

赵广汉还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报箱——“缿筩,广泛发动群众进行举报,收集案件线索,效果显著:吏民相告,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他还创建了类似今天的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员系统,辖区内的大事小情,无不了然于胸,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窑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所以赵广汉不仅名震京兆,其事迹还远播异域,享有国际性声誉: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名

当然,这样的人物,也不会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千年以后,元代诗人陈宜甫有诗称颂道:“昔闻赵广汉治民,立政为銗筒;又闻赵悦道宦归,只有琴鹤从。观君矫矫真华胄,如神擿伏清廉同。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