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宝鸡市司法局在“智慧司法”建设浪潮中乘势而上、奋楫前行,充分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助推司法行政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驱动法治宝鸡建设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力支撑和数字化保障。
高位推进,描绘指挥体系“总蓝图”
建强指挥体系。将全省公共法律服务远程督察、远程探视和司法所视频会议三个系统融入指挥体系。全市建设司法行政信息化指挥中心13个,自主创建标准化指挥中心5个,市县联动、协调调度、数据汇聚程度不断加深,作用发挥日益凸显。优化远程支援。研发“宝鸡司法舆情通”平台,加强网络社情民意监测和收集,为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加强全省智慧调解系统推广应用,依托市县指挥中心视频点名系统和移动视频终端,集中专家资源实施远程指导,参与基层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的现场调处。建设智慧司法所。统一司法所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与全省“六好司法所”创建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将司法所纳入全市司法行政指挥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司法所智能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共建共享,跑出法律服务“加速度”
网络平台提质。研发12348宝鸡法网,依托“法治宝鸡”微信公众号研发掌上法律服务平台,实现法律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办”。全市1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6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157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入驻平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服务。热线平台增效。积极配合省厅和市政府,完成“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政府“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并号运行,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座席律师配置视频通话终端,通过“法治宝鸡”微信公众号和自助终端实现一键呼叫。服务延伸末梢。锚定“十四五”期间全市法律服务自助终端实现村居全覆盖目标,投资300余万元,为市级各部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配置智能法律宣传终端263台、法律服务终端217台,无人律所8套。配合“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将向村居(社区)拓展,太白县率先实现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村(居)全覆盖。
强基固本,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
开展隐患排查。联系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发展服务局,聘请第三方网络安全专业机构,对市司法局政务内外网、司法行政专网及13个业务信息系统开展综合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完善保密计算机、政务外网终端安全检查制度,对网络、机房、个人计算机终端实施全面病毒查杀,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源头管控。采取技术手段为电子政务外网前端加固网络防火墙,完善内、外网机房安全设施。严格网络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加强日常信息管理。开展涉二十大错别字、敏感词、固定表述错误专项整治五次,杜绝信息发布出现政治性问题。加强应急演练。坚持每周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修订完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二十大召开前后,先后二次采用攻防对抗形式,针对病毒入侵、网络攻击、负面舆情、网络线路故障和意外事故等内容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全局应对能力。
创新驱动,下好智慧帮扶“先手棋”
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与市、县公安部门协同,运用社区矫正管理系统和公安大数据系统,建立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化核查机制,优化重点对象异常动向及时预警机制,有效预防重点人群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积极创建智慧矫正中心。以太白县、渭滨区为先行,严格按照司法部技术标准,面对面指导县区做好社区矫正智能终端采购配置、信息采集和管理运用,完成5个智慧矫正中心的省级申报工作。发挥自研系统作用。优化“宝鸡帮教”微信小程序实名注册、刷脸登录、实时定位、每日打卡、线上汇报、在线法律咨询等功能,运用积分制促进重点人群思想改造,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学习内容、技能培训和婚姻、务工、就业等信息推送模块的维护更新,以重点人群精准管控,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新时代新征程,宝鸡市司法局将继续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按照“智慧法治”建设要求,认真落实《陕西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21-2025)》,立足工作实际,聚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为“平安宝鸡”“法治宝鸡”建设插上科技之翼。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