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榆林枣花初绽,绿荫渐浓,晴空如洗,暖风徐行
5月19日由陕西高院组织的“法院+媒体”宣传基层行活动启!动!啦!
13家中省市媒体记者“大咖”齐聚驼城
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
带着发现的视角共情的笔触走进榆林两级法院
用真实的影像和文字讲述最接地气最有温度的法治故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之际,为全面反映陕西法院围绕省委深化实施“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大力发展“四个经济”部署要求的司法实践,充分展示全省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成效,5月19日—22日,省高院政治部宣教处组织开展“法院+媒体”宣传基层行活动,邀请新华社、中新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日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法治时代、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西部法治报、国际在线、陕西网等13家中省市媒体记者走进榆林法院,开展行进式、体验式采访报道。
启动仪式
榆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常宝堂在启动仪式上致欢迎辞。新闻媒体记者详细了解了榆林法院亮点工作及成效。
作为陕西省经济强市榆林民营经济活跃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榆林法院都有哪些做法?
走~
一起去看看
第一站:榆林中院
“榆林法院在保护民营经济中主要做法有哪些?”
“榆林法院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挥哪些作用?”
……
带着这些问题,采访团在与榆林中院民三庭法官座谈交流中探寻答案。
“我们坚持对本地企业与外地民企平等对待,针对陕西某国有建设集团与河北某民营企业的合同纠纷,我们认真查明事实,准确适用法律,通过多次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该院民三庭法官贺金丽分享道。
“在一起涉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同纠纷中,一审判决在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方面存在偏差,合议庭在全面审查案件后,重新准确界定违约责任,依法改判,充分保障民营企业合法债权。”民三庭法官李文洁向记者们介绍道。
围绕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榆林法院还扎实开展司法助企活动,出台《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司法服务保障措施》,制作《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增设涉企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今年以来,榆林法院全面贯彻依法平等保护原则,依法审结各类涉企纠纷8161件,执结涉企案件889件11.1亿元,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站榆林市榆阳区法院
执行事务服务中心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
“请您到4号窗口办理业务。”
5月20日上午,一走进榆阳区法院执行事务服务中心,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吸引着采访团的注意。这边,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正在收集当事人递交的材料;那边,调解室内法官正在耐心细致调解。
在这里,采访团一行仔细了解榆阳区法院为涉企执行案件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强化善意执行等工作的做法成效。
“执行立案、信息查询、线索举报、案款发放等服务事项可以‘一条龙’办理,节约了我们企业的时间,非常方便。”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张某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张恩雨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榆阳区法院执行局局长马春生向采访团介绍,2022年初该中心建成,逐步形成以“执行指挥中心”为枢纽,“执行服务、警务保障、集中查控、事务集约”为保障,“速执团队、普执团队、腾房团队、财产处置团队、终本管理团队”为主力的“145”执行模式,实现“从一人包案到底”的粗放式执行向“精细化执行”转变。
据了解,自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当事人13万人次;代收发执行款项近29亿元,极大地提高了涉企执行案件办理质效。
走访羊绒服装企业
近年来,“榆林羊绒”凭借产绒量高、绒质优良等特性广受市场青睐,这一区域品牌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影响力不断跃升。
榆林七只羊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七只羊公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本地有名的民营企业,主要生产羊绒衫、羊毛防寒服等产品。
然而,这家民营企业在去年却遇到了一件棘手的“难题”——因房屋租赁合同到期,出租方榆林市土地统征储备中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七只羊公司腾退厂房。
采访团一行走进这家民营企业一探究竟。
在旧厂房内采访
“去年冬天,因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我们需要短时间内腾交厂房。但当时正是生产销售旺季,如果搬迁可能导致生产经营受损,我们很为难……”企业负责人贾某向大家介绍道。
法官走访七只羊公司
“2024年10月7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我们考虑到即将进入冬季,该企业接单量骤增,搬迁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更会影响300余名工人的生计。”该案承办法官郑硕介绍道,为此,榆阳区法院与双方当事人多次座谈,积极为企业争取生产经营缓冲期。
“我们厂房全年生产、代加工各类产品80万件,仅去年冬天就生产50万件,感谢法院能切身为我们企业着想。”面对采访,企业负责人贾某由衷地向记者说道。
该案是榆林法院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一个缩影,既维护了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又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了案件执行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榆阳区法院调解中心
一走进榆阳区法院调解中心,法官正在对200多起涉物业纠纷进行批量化解。
在这里,采访团一行详细了解了法官批量化解侵犯六神花露水、KTV等企业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案件的经验做法。
“不久前,上海家化公司连续起诉多名销售假冒‘六神’花露水的小商店,请求赔偿经济损失。”
“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商家并不知其所售商品为假货,且大部分店铺都是小本经营,面对高额索赔难以承受。”榆阳区法院调解中心法官刘晶介绍。
如何在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对侵权行为予以惩戒的同时,又能确定合理的赔偿金额,减轻小店铺经营压力。榆阳区法院调解中心及时激活涉企纠纷化解机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解,最终达成和解,67件相关案件被一次性化解,取得了“调解一案,化解一片”的良好效果。
今年以来,榆阳区法院调解中心充分发挥调解员力量,通过指导性判决和司法建议,成功化解涉企案件455件,有效减轻了企业诉累。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