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治报 2025年08月14日头版、06版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履行政府职能、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自今年4月全省启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以来,陕西省司法行政系统聚焦企业反映强烈的“重复执法”等痛点,推出清单管理、“扫码入企”、联合执法等系列举措,推动涉企行政检查从“多头扰企”向“精准服务”转变。
截至8月6日,全省累计排查问题线索2612条,整改问题2466个,为企业挽回损失6100万元。
标准先行:一把尺子量到底
“同一家企业一个月被查多次。”此前,安康某建材企业负责人通过12345热线的投诉,很快被司法局纳入涉企执法问题线索台账,相关不规范执法行为迅速得到整改。
这是陕西省以标准化建设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一个缩影。
过去,行政执法监督主要依赖案卷评查和偶尔抽查,“发现问题有限”曾是普遍痛点。为破解这一困局,陕西省司法厅构建起“多源汇聚”的监督体系,将12345热线、复议纠错、信访案件等15条渠道纳入涉企执法问题线索收集网络,如同为企业权益安装了“雷达”。
如今,陕西省司法行政系统以“标准先行”构建规范执法体系。6月中旬,陕西省司法厅召开的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中期推进会,对各地进展与问题点名通报,推动形成整治合力,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顽疾打出“组合拳”。
源头管控,让涉企检查“有章可循”。陕西修订《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严把人员入口,严格落实《陕西省行政执法证件“红黄绿”管理规定》,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和执法监督人员开展公共法律知识线上学习培训。同时,省司法厅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在省市两级选聘340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设置108个企业联系点,从源头压缩随意执法空间。
深挖线索,织密问题排查网络。为全面起底涉企执法顽疾,省司法厅联合省通信管理局向公众普发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征集短信,建立行政执法监督线索研判机制,向全省罚没收入增长排名前十的地区印发自查函,推动建立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
靶向整治,以实效彰显执法温度。针对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陕西实施跨领域、跨层级“综合查一次”;完善行政执法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优化行政裁量权基准。针对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陕西采取“线索核查+案卷评查”联动模式推动问题整改。
“严格规范涉企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陕西正以制度刚性确保执法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让企业在法治阳光下安心发展。
智慧监管:扫码促执法更规范
“您好,我们是莲湖区市场监管局的执法人员,这是我们的执法证件和‘行政检查码’,现对您超市的食品安全和化妆品安全领域依法进行检查,您可使用手机扫描‘行政检查码’查看此次检查信息。”7月23日下午,西安市莲湖区北关市场监管所对其辖区内永辉超市开展了行政检查,现场“证码双亮”。
永辉超市负责人表示:“‘扫码入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惠企举措,不仅规范了执法行为,减少了检查频次,而且我们也感受到了有温度的服务,我们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为探索解决检查事项多、频次高等涉企行政检查突出问题,坚决遏制乱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西安以“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扫码入企”系统应用。执法人员需提前在系统录入检查计划,生成专属二维码。企业扫码即可核验身份、监督过程。检查结果实时上传形成电子档案。
西安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扫码入企”让执法检查更加透明、规范,企业也更愿意配合。“扫码入企”、亮证检查已成为西安两级行政执法人员入企执法检查前的规定动作。
“以前最怕‘突然袭击’,现在检查前3天就能在系统上看到计划。”鄠邑区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赵刚点开手机里的“企企通”小程序,最近一次联合检查的记录清晰可见:7月15日,市场监管、交通部门联合检查,涉及4项内容,结果全部合格。
一张“码”,让陕西不少地方实现了整个检查全过程可追溯、可监督。榆林市全面推行“扫码入企”制度,平台已录入全市525家执法机构、7220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渭南市临渭区试点的“扫码入企”模式,实时监测执法部门入企检查情况,让企业安心经营。
如今在许多地方,行政检查不“扫码”,企业就有权说“不”。这一举措既约束了执法行为,又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规范执法:从“粗放”走向“精准”
“多亏你们指导,不然这笔200万元的订单就要黄了。”6月中旬,西安市某电子厂负责人紧握执法人员的手感慨道。此前,企业因环保手续不完善面临停产危机,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不仅全程指导完成备案,而且还送上《企业环保合规指南》。这是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推行“四个一”执法标准化模式的生动注脚。
针对市场监管领域存在的“理念不统一、类案不同罚、过罚不相当”等痛点,西安市市场监管局以标准化为突破口,构建起“一套标准规范、一套程序办案、一套机制协作、一支队伍执法”的全链条执法体系,为执法戴上“度量衡”。
在标准规范中,西安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药品、价格监管等8大领域269项行政处罚事项,逐条细化裁量阶次、适用情形和裁量标准。《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范》地方标准的出台,将自由裁量权压缩至“最小单元”。前不久,西安某超市临期食品未及时下架,执法人员对照标准认定属“轻微违法且及时整改”,最终仅下达责令整改通知,免予处罚。
“一套程序办案”则是通过51项程序规范、6张标准化流程图及“互联网+执法”系统,实现从案源移交、调查取证到结案归档的全流程可追溯。
执法不是“单打独斗”。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构建“一套机制协作”网络,与咸阳、铜川等周边城市签订7部跨区域执法协议,与司法机关建立8项行刑衔接机制,开通涉刑案件检测“绿色通道”。依托行政执法调度指挥中心,市、区、所三级信息实时联通,执法联动效率提升40%。
从“罚款单”到“说明书”,从“一刀切”到“分类管”,西安市市场监管局的“四个一”模式,不仅让执法更规范、更透明,而且还以法治之力为企业松绑、为市场添活力。
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企业才能安心经营、专心发展,这正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