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法治陕西 正文

法治活水润泽营商沃土

——陕西公安机关精准服务助企发展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08-19 17:08 来源:西部法治报 记 者 / 马文青 浏览数:



西部法治报 2025年08月19日头版、06版

从西咸新区涉企案件接报案中心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到秦创原知识产权保护驻企工作站的常态化巡查;从“项目警官”在施工现场中调解纠纷,到暖心警务会客厅里企业员工5分钟办结居住证……近年来,陕西公安机关在法治轨道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前移、科技赋能,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保障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快处快办 护航发展“加速度”

企业需求在哪里,公安服务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陕西公安机关以“效率”为突破口,打破传统办案模式,构建起涉企案件“快处快办”新机制。

“400多万元的损失,没想到能追回来!”8月13日,想起去年的经历,西咸新区某集团负责人仍难掩激动。当时,企业发现长期被盗用水资源,因单次涉案金额小、证据分散,维权一度陷入困境。全省首家涉企案件接报案中心接警后,当即启动多警种联动机制,协调3个派出所同步行动,不仅9名涉案人员迅速到案,而且还帮助企业完善了用水监测系统。

这样的效率,源于制度创新的底气。2024年6月1日,西咸公安机关率先成立全省首个专业化涉企案件接报案中心,彻底打破以往分散受理、警种壁垒的传统模式。中心整合法制、经侦等6大警种力量,形成“集中接报、闭环管理、全程监督”的执法新模式,全力破解接报案流程权责分散、受案办案困难、执法监管缺位、行刑衔接不畅等一系列掣肘难题。

“传统模式需要企业跑多个部门,现在‘只进一门、一次办结’。”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区公安局法制大队二中队副中队长王志伟介绍,中心通过定期开展网上巡查、跟踪督办、执法监督等重点工作,形成涉企案件分析研判报告,为精准打击提供数据支撑。数据显示,自中心成立以来,已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00余万元,涉投诉举报同比下降26%,涉企执法问题同比下降37%,涉企案件受立案时间压缩近40%。

针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新形势新特点,陕西公安机关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课题,通过建立100余个公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将防范、服务和侦查打击工作阵地前移,为企业创新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创新发展。”王志伟表示,工作站通过常态化上门服务,针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工作举措,指导企业加大自我保护力度,让企业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精准守护 创新发展有底气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太感谢你们了,把我5万多元的损失全部追回来了。”7月22日,紫阳县城关镇和平村某茶厂厂长苟某来到安康市紫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向办案民警表达谢意。

7月15日,城关派出所接到苟某报警,称其从供应商乐某手中订购了一套炒茶设备,乐某将设备送到厂房安装后,没做调试就离开了。茶厂之后用这台机器制作出来的茶叶炒煳现象严重,影响了销售,怀疑是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请求派出所处理并要求乐某赔偿茶叶损失。

“我们通过各种办法联系乐某一同抵达茶厂,让乐某立即安排技术人员对存疑设备进行调试。经过现场调试,炒茶设备最终达到制茶合格标准。”办案民警王家升说。最终,乐某按照采摘茶叶市场价给予苟某全额赔偿,双方握手言和。

今年,紫阳县公安局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茶农茶企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推行“局领导+所长+警务室民警”包联茶农茶企工作机制,深入茶农茶企了解其在生产、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截至目前,共排查化解涉茶农茶企矛盾纠纷35起,清理整治不安全隐患10处,开展普法宣传培训26场次、联合执法行动3场次,全力维护茶叶市场秩序。”紫阳县公安局副局长廖聪介绍。

全省各地公安机关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扎实落实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出一系列助企发展新举措,按下便民利企“加速键”。

服务前移 便民利企“零距离”

公安靠前服务一步,企业经营安心十分。今年以来,陕西公安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护航高质量发展方面再添新举措。今年4月,省公安厅部署推进《全省公安机关服务促进保障经济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若干举措》和《开展“十大行动”总体安排》,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前办居住证得跑派出所,现在厂区里的暖心警务会客厅随到随办,方便多了!”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的刘师傅举着刚拿到的居住证,对厂区里的“警务站”赞不绝口。在西安经开区,这样的会客厅已覆盖各大产业园,不仅能办证件,而且还能提供合同纠纷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申请等“一站式”服务。

“企业需求在哪里,警务站就建到哪里。”公安经开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吴军蒙介绍,针对辖区大中型企业在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高频需求,公安经开分局由经侦部门牵头,环食药、刑侦等部门共同参与,与企业“结对子”,提供“一对一”的风险评估和法律帮扶,深受企业好评。

陕西各级公安机关主动包联服务企业项目发展,建立领导包联服务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帮助企业项目梳理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项目警官”“护航警官”“警务警官”等服务保障机制,围绕企业发展需求,主动开展紧急救助、业务咨询、法律宣讲、安防教育等暖心服务,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

“我们的项目进展得这么顺利,多亏有包联警长随时上门走访,帮我们排忧解难。有他们在身边,我们放心着呢!”7月21日,谈起安康市公安局恒口分局推行的项目企业“警长制”,陕西恒通纤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茂春竖起了大拇指。在每一个项目施工现场,“项目警官”的身影总是格外忙碌,小到调解工友矛盾,大到协调周边交通,他们都会提前介入、细致把控,将潜在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

如今在陕西,这样的“项目警官”遍布各个重点企业,他们把服务送到生产线旁、项目工地,让企业真切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