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报 2025年11月02日04版
“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向善,无论是公益事业还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或是我们的公安工作,何能不前,何能不胜?”
每每提及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王椰林,同事们就能想起他的这句话,也好像看到了他为“山里娃”忙碌的身影。
	
王椰林(后排右二)和广州“爱心妈妈”来看望照顾的“山里娃”。延长县公安局供图
王椰林,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基层民警。普通的是他像众多基层民警一样长期扎根基层一线、默默坚守,不普通的是,他30年如一日投身公益事业,爱心帮扶困境儿童,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是181名孩子的“警察爸爸”。
1990年,王椰林考入陕西省人民警察学校,1992年加入公安队伍。自穿上这身制服起,在王椰林的心头,“人民公安为人民”就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33年间,王椰林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累计获得“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40余项荣誉。然而,让王椰林最引以为傲的仍是他帮扶的这181名困境儿童:目前,已有18名孩子大学毕业,1名研究生毕业,25名正在大学学习。
谈起与公益结缘的经历,王椰林提到了29年前的一件事。
1996年深秋,时任延长县公安局安河派出所所长的王椰林下乡走访,在破败的村小教室外,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正踮着脚尖,透过窗户纸的破洞向屋内张望。女孩名叫李彩亮,父亲残疾、母亲多病,品学兼优的她因交不起学费被迫辍学。了解情况后,王椰林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拨通同是警察的妻子刘叶的电话:“有个娃,咱们得管!”
从此,王椰林夫妇不仅承担了李彩亮的学费,还用心为李彩亮一家谋划未来,帮他们渡过困难。2004年,李彩亮大学毕业后远赴杭州工作,如今她已成家立业,有了幸福的家庭。
“他是我爸,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李彩亮逢人便这样介绍自己的这位“警察爸爸”。
农村出身的王椰林深知农民的困境、“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望,自此开始,他更为关注农村困难儿童,力所能及地在生活和学习上帮助他们。随着帮扶的孩子越来越多,王椰林深感一人之力有限,于是发动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帮扶困境儿童,后来逐渐发现这些孩子缺少的不仅是资金,更缺少的是关爱和陪伴。他创新推出“2+1爱心助学”模式:给每一位确实需要帮助的困境孩子,征集两个妈妈:一位“幸福妈妈”给予孩子生活照料与情感陪伴,一位“爱心妈妈”每月提供200元至500元不等的资助。这种模式运行9年来,受助孩子达180余名。
2022年8月,在王椰林的推动下,延长县“山里娃”希望之家协会正式成立,王椰林当选为协会党支部书记。李彩亮成了“山里娃”希望之家协会最早的捐助者之一。
“你是一名警察,干这些事与警察工作是不是有些偏差,有点‘不务正业’?”有人问王椰林。王椰林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延长县黑家堡镇有个70多岁的老汉,村里每每有了工程,他都要去捣乱,问人家要钱,也是一个老上访户。经过几次谈话终于得知老汉的“本意”——他老伴、儿子、儿媳都去世了,家里只有一个正在上高一的孙女,学习成绩特别好,他怕哪天自己出意外没人供孩子上学,想讹点钱给孙女攒着。
了解情况后,王椰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于是,他通过朋友圈在南京给老汉的孙女找了两位“爱心妈妈”,承诺资助孩子到大学毕业。孩子上学有了保障,老汉再也不闹了,逢人便夸警察好,并协助派出所积极参与村里治安维护。
“我们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兵,服务群众是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王椰林说。
今年8月15日,延长县公安局组建了11支“王椰林爱心服务队”,号召全县民辅警向王椰林学习,用点滴行动传递温暖,把爱心志愿的星火播撒到延长县的角角落落。
“服务队的成立让我在奉献爱心、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路上力量倍增,我们服务队也将同心协力擦亮延长公安的爱心名片!”王椰林说。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